呼和浩特民族學院探索多元非遺實踐教學模式,非遺技藝課程進高校,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得以傳承和弘揚。

在呼和浩特民族學院操場上,學生們正在進行布魯訓練。2014年,布魯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16年10月,呼和浩特民族學院開設創(chuàng)新布魯工作室,目前,已有200多名學生學習布魯非遺課程。

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學生 牛杰 以前沒有了解過,都感覺很新奇。

布魯非遺傳承人 呼和浩特民族學院體育學院黨總支書記 白東升(通過擊打)活動靶,來增強學生的體質(zhì),陶冶情操,鍛煉意志品質(zhì)。孩子們非常喜歡這個項目。

作為國家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呼和浩特民族學院積極探索非遺傳承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價值功能,進行課程改革與創(chuàng)新,把骨角雕刻、馬鞍制作、皮藝、金銀器制作、毛氈畫等非遺技藝課程融入到學院的產(chǎn)品設計、音樂表演、武術與傳統(tǒng)體育等專業(yè),讓師生更好地對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進行傳承和弘揚。

呼和浩特民族學院美術學院產(chǎn)品設計教研室 毛氈畫講師 米德格 拿到學校,也是為了(更好)傳承和保護。

呼和浩特民族學院黨委委員 副院長 額爾敦布和 在學校美術、音樂、體育等專業(yè)當中,設置了金屬工藝、皮藝、呼麥、長調(diào)、布魯、武術等相關的課程,傳承非遺技能。